别样端午

2022-06-02 13:20:00
号角诗社 艾立起
原创
1096


      端午节快到了。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滦南县西南沿海一个小村。文革前的农村老家,端午节算作是祖辈流传、延续下来的节日。与时下相比,那时,我过端午节最大的特点就是与 “吃”无关。因为,端午的节令食品是粽子,而那时对我来说,“粽子”只是一个概念——只是听大人们说,过端午节应该吃粽子,但粽子长的是什么模样却一无所知。在我的记忆中,每逢端午节来临,奶奶就提前动手,为她的孙子孙女们赶制节日礼品:每人一件红布肚兜,上面有绣着蛇、蝎、蜈蚣、蟾蜍、壁虎等,并且还要把“五毒俱全”的肚兜亲手为孩子们穿在身上。过去,我只觉得好玩,后来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据说,那时人们认为五月是充满瘟疫之气的“恶月”,古人有一种思维习惯,那就是“以毒攻毒”。传说画五毒图可以辟邪,人们就在儿童的兜肚上画(绣)上五毒图,以驱逐其他危险动物,保护孩子。家长通常还会在孩子的手腕上缠五色的彩线,在女孩子的脖子上挂一个装满粮食的荷包,外观类似金鱼、青蛙、葫芦、心等等,造型十分漂亮;在男孩子脖子上挂的则是用麻皮儿扎成的小笤帚。孩子们戴在身上后,会抑制不住兴奋和喜悦之情,纷纷跑出家门,到村里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去炫耀,也是去和小伙伴们一比高下。女孩子们有的会互相交换荷包;有的女孩子看到自家的荷包不如人,便跑回家让大众人重新做好看的。男孩子则不同,只在乎有没有,很少讲究美不美,也有个别大点的男孩了见到自己喜欢的饰物一把手抢走,等到被抢者大哭大叫着讨还,再无可奈何的送还原主。那时,我不知道什么是“屈原”只知道,奶奶给做的饰物被抢走“冤屈”。端午时节,我们还在门上挂艾蒿、桃树枝,其作用主要是祛除毒邪、祈求安康。

      大人们破例给孩子放假,以便让孩子们玩得尽兴。那时,条件好的人家会给孩子一个鸡蛋,拿到鸡蛋的孩子们便成群结伴到野地里,在地沟坎上掏个洞,将鸡蛋用地边的干草烧熟了吃。这在老家称为 “烧窑窑”。有的做艾粮饽饽(也叫“驴打滚儿”)。我们家人口多,一个鸡蛋等值于全家人一顿饭的“盐酱”(咸菜)钱。一是大人们舍不得“浪费”鸡蛋,二是没有做艾粮饽饽,我们也就习惯了“廉洁过节”。当时,节日给我们的优惠是暂缓家务劳动,诸如割青草、挖野菜。但早晚这些活儿还得补上。尽管这样,我们依然玩得那么开心,那么尽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天地,忘记了烦恼,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

      和我一起玩的,有一个远房的表弟。当时,站在人群里,他好像有些 “失落感”。我发现他两只眼睛总是盯着我们戴的饰物发呆。我问他:“过节了,大伙儿一块玩,你咋还不欢气(不高兴)?”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慢慢吞吞地说:“你戴的那个小笤帚能给我看看吗?”“这还不好办?”我随即摘下来。他接过去,如获至宝,戴在身上,高兴地直蹦。一会儿,又极不情愿去还给我。奶奶听说这件事后,对我说:“那孩子命苦,妈妈没眼(盲人),还没有奶奶,到姥姥家过节,偏偏姥姥又病倒了。过节了,你们都有人给做小物件,可是他没人管。这样吧,你那个小笤帚先给他送去,奶奶再给你做新的!”我按照奶奶说的去做了。表弟接过我的“节日礼物”,乐出了鼻涕泡。

      儿时的端午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文:艾立起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18232515555
联系人: 邓会长
电话: 18232515555
QQ: 294126391
微信: 18232515555
旺旺: 抖音:唐山军创
网址: www.junchuang.net
地址: 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华科技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