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盼了十多年的军装全家福

郑洪兴一家三代军人合影。


      “1、2、3,敬礼……”7月18日,在四川金堂籍抗美援朝老兵郑洪兴的家中,随着相机快门“咔嚓”一声,一张盼了十多年的三代军人全家福,终于在人武部的帮助下拍摄完成。郑洪兴的女儿郑锦感叹,父亲的一桩心愿终于实现。

      鲐背老人的生日愿望

      全家福照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是对于迈入鲐背之年的老人——郑洪兴来说,却是个惦记了十多年的心愿。

      在四川省金堂县淮口镇小柏村郑家老屋,记者见到了刚刚过完90大寿的郑洪兴,精神矍铄的他讲起69年前的烽火岁月思路十分清晰。1950年11月,郑洪兴随部队从德阳出发一路北上,辗转西安再到黑龙江,历经7天汽车、7天火车,进入朝鲜战场。1951年冬天,在执行一次战斗任务时,郑洪兴所在部队遭遇敌机轰炸,一支70多人的队伍仅有12名战士幸存,他被炸弹掀起的石头击中胸部昏厥过去,苏醒后被送至吉林省长春市第十八陆军医院抢救,后转移至沈阳军区医院进行治疗。郑洪兴动情地说:“战火无情,但军人保家卫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我不后悔当兵。”

      在郑洪兴家中,小女儿郑锦是最懂父亲的人,“十多年前,在父亲快80岁的时候,他曾跟家里人提起过,想拍一张全家福,当时我们忙于自己的事业,只觉得父亲是随口说说,等有机会全家人聚齐再说……”回忆起父亲第一次提起拍全家福的事,郑锦有些懊悔。

      现在回想起来,郑锦觉得父亲当时并非是随口一说。1952年,伤愈后的郑洪兴返乡后,把国家为他安排的国营企业的工作让给了家境更困难的战友,他则选择回到老家,凭着肯干事、不服输的劲头,先后担任生产队队长、村主任和市人大代表,带领村民引进橘子种植,带动全村发展致富。这些年生活好了,郑洪兴始终不曾忘记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会时常跟女儿提起战场上的点滴。“这么多年来,父亲虽衣食无忧,但是我知道他更想有个倾听者,每周我回老屋听父亲讲当年的战斗故事,就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刻。”郑锦说。

      十年没有团圆的家

      老人的愿望缘何十余年未了?原因在于郑洪兴一家三代五口人中有四个都曾经或正在当兵,家人聚少离多,团聚成了奢望。

      1993年,郑锦与在西藏山南军分区服役的恋人彭勇结为夫妻,郑家在每个团圆佳节时都难得团聚一堂,郑锦一个人带着孩子、陪着父亲,守望与思念,憧憬着团圆时刻。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孩子们长大成人。2010年,郑锦的大儿子彭庆阳应征入伍,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2018年,小儿子彭庆宇在上大学期间参军入伍,一家人团圆就更难了。

      “‘当兵后悔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话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深有体会。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人生的转折点,当兵就是这样的转折点,正是因为有了部队经历,人生才会变得有所不同。”坐在老屋院子里,听完父亲讲述战斗故事的女婿彭勇也难掩内心的激动。记者发现,只要谈起部队生活,三代人就有说不完的话。在这个家里,被子永远方正如豆腐块,腰杆永远挺直如枪杆,军营的影子随处可见。

      “8年的军旅生涯,外公的话常在我脑海里浮现:‘要勇敢无畏,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彭庆阳说,每当自己执行任务中遇到困难,只要想起外公的话,瞬间又充满了力量。不仅如此,彭庆阳还经常写信鼓励弟弟彭庆宇:作为一个男人,穿上军装就是军人。军人要有军人的责任,男人要有男人的担当,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放弃,要努力去完成。

      “十多年来我们家没有真正团圆过,但是生活在一个军人家庭我觉得很幸福。”从小到大,郑锦是听着父亲的战斗故事长大的,对军人更是有不一般的理解。生活中,郑锦是一个敢闯敢干的“女汉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先后在帆布厂、罐头厂、酿酒厂、印刷厂当过临时工,2003年,创办了一家货运公司。郑锦说,自己不服输的性格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还说,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她的职责就是把军人的家料理妥帖,照顾好一家老小就是她的幸福。这背后的艰辛和委屈,全被她藏进了一本发黄的日记本里:“慈母两眼泪,送儿去边陲。心有万般痛,唯有国家重!一年又一年,门口望儿返。两眼望断泪,却不见儿回!父母年老病,儿却为士兵。希望儿凯旋,平安把家返。”

      八方相助为圆梦

      看着儿孙纷纷踏上军旅之路,郑洪兴越发想照一张军装全家福留念。“十多年前父亲提过一次拍全家福的事后,再没直接对我们提及,但是我从他的言语间能感受到他的期盼,他只是不愿意影响孩子在部队安心服役。”郑锦说,老人渴望一家团圆,但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统一。现在郑洪兴依然每天看新闻联播、关注军事频道,他常说:“一家团圆哪有祖国安定来得重要。”

      “父亲也90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怕父亲突然不在了,这个心愿就变成了永远的遗憾……”郑锦说,随着父亲年事已高,她迫切感到这个心愿必须尽快实现。今年4月,郑锦主动联系金堂县人武部,希望人武部帮助父亲达成心愿。人武部政委吴建军了解后十分感动,也十分支持,于是致函联系彭庆宇所在的部队。部队了解情况后,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特地批准彭庆宇返乡探亲。“其实,我也担心影响儿子在部队训练,但不少网友鼓励我了却父亲的心愿,还让我把我们家的故事讲出来,影响更多的家庭!”

      郑锦提到的网友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今年初,她把拍全家福的心愿发布在网上,想在父亲90岁生日来临之际,帮父亲实现这个心愿。一家三代从军的故事打动了不少网友,老人想要一张军装全家福的朴素愿望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甚至有好心网友特意给他寄来了一套抗美援朝时期的军装。就这样,在各方的理解与帮助下,不同时期的四位现役、退役军人终于齐聚一堂。

      拍摄这天上午,天空飘着小雨,记者和人武部一行人,随同彭庆阳、彭庆宇两兄弟从县城出发,驱车20多公里,来到龚家山脚的小柏村,再沿着弯曲的土路穿过竹林和苞谷地,终于见到坐在老屋门口竹椅上、等待孙子归来的郑洪兴。

      “外公,好久没见了,身体还好吗?”彭庆宇眼眶泛红,急忙向外公汇报从军感想,“当兵让我感受到了战友的情谊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我会时刻铭记您的教诲,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不给咱家丢脸。”郑洪兴拍着彭庆宇的肩膀,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在这期间虽然也有过迷茫与彷徨,但想起外公、父亲和哥哥的嘱托,想起自己儿时的从军梦,我又重新寻回了前进的方向……军营日复一日的训练生活很枯燥,但正是这样,才磨炼了我的意志、强大了我的精神。”彭庆宇话音刚落,郑洪兴、彭勇、彭庆阳不约而同地点头,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要对得起初心,要好好听党的话。”拍完全家福后,郑洪兴再次嘱咐家人。

      离开郑家时,记者耳边依然回荡着郑洪兴刚刚唱过的那首振奋人心的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冀ICP备19016399号
蝉知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