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野生动物给人们带来巨大健康风险 坚决向滥食野味说“不”!

      中国疾控部门和专家的初步调查研究表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是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并造成人际传播引起的。疫情之下,少数国人滥食野味的陋习,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话题备受关注。

   《求是》杂志日前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他强调,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多名受访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摒弃滥食野味陋习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话题,中国是时候向滥食野味坚决说“不”了!

“现在是时候改掉一些人滥吃野味的陋习了”

   “2020年1月23日,凌晨,河麂子,又是一车,欢迎订货!”

      这是一个名为“养殖珍禽和种植水产交易服务”的社交媒体账号当日发布的一段视频旁白,画面中一只河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蜷缩在铁笼里,眼里充满恐惧。发布者称,这一批有100多只。

      该发布者的其他视频充斥着杀戮野生动物的画面:破旧的院子里,宰杀不断进行,成堆的动物尸体露天摆放,地上全是血和毛混杂的垃圾。两只竹鼠被开膛破肚,心脏仍在跳动,脚在脏水里扑腾。拍摄者拿着刀走近,说:“今天要当刽子手了。”

      这名发布者兜售的野生动物,包括野猪、鹿、麻雀、大雁、河麂、鳄鱼等,并不断强调“活杀”“新鲜”“纯野生”,以吸引野味食客下单。

      1月28日,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森林公安民警根据相关线索,对该窝点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大量野生动物活体、冻体。涉案物品及当事人张某被公安机关控制。

      因为少数人的口腹之欲,一些野生动物沦为餐桌上的野味。疫情爆发以来,种种证据指向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为阻断疫情蔓延,中国政府多部门重拳出击。1月2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3部门下发公告,决定自1月26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随后,国家卫健委出台工作方案,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公安部下发紧急通知,严厉打击涉及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国家邮政局要求严禁收寄野生动物……

      福建、天津通过立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本地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三有”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在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等均在禁食之列。天津还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最高处10倍罚款;违规生产经营禁食野生动物的,最高处货值30倍罚款。

      广东除通过立法禁食野生动物,还特别对个人义务作出规定,提倡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

   “现在是时候改掉一些人滥吃野味的陋习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记者表示,现在社会各界把矛头都对准了滥吃野味行为,各地执法行动效果明显,民意基础已经具备,需要修法予以确定。

“吃野生动物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经过数十年努力,中国已构建起以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为核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国还先后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多国合作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

      腾讯“企鹅爱地球”团队的安全专家赵锐锋,至今仍对一幕印象深刻:一批蜷缩成一团的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堆在一起,像小山一样。“难以想象,不法分子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搜集这么多穿山甲。”

      两年前,湖南省森林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特大跨国互联网贩卖濒危野生动物案件,查获非法交易的穿山甲5万余只。在这起案件中,赵锐锋和同事通过分析用户举报信息后上报的线索起到了很大作用。

      2018年,一些微信用户通过公众号“企鹅爱地球”的举报平台,举报有人贩卖穿山甲,并提供了活体、冻体照片。赵锐锋和同事经过梳理分析,初步确定存在一个从国外走私穿山甲、在国内进行非法交易的团伙,并将线索报送给公安机关。

      尽管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一些食客不断给出的高价,让不法分子选择铤而走险。据介绍,一只5公斤重的穿山甲,从国外走私进入中国的价格约为700元/公斤;经过两次转手,价格就变成了4400元/公斤;到了餐桌上,价格可能高达2.2万元。

      为了卖更高的价钱,不法分子会给穿山甲增重。通过注射面粉、涂料、水泥、石灰水,甚至镇静剂、兴奋剂和防腐剂等,一只5公斤重的穿山甲能增重20%以上。增重后的穿山甲最多可存活3到4天,但内脏早已腐烂。赵锐锋说,对动物来说,这极其残忍。对食客来说,这些增重野味非但没有“大补”功效,还容易引发中毒。

      野味真的“大补”吗?其实并非如此。从现代营养学观点看,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的动物没有明显区别,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含有任何其它动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东西。在南方某省生活的张成告诉记者,人们过去生活水平不高,有的边远地区的人以打猎为生,吃野味是为了生存,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现在生活好了,完全没必要再吃野味果腹。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一些人什么稀有吃什么,这种陋习在中西方都存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对记者说,当前中国正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一些人身上存在的“猎奇”“炫耀”“野味滋补”等畸形消费观很不可取。

      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来说,吃野味会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科学研究表明,近些年来世界多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都和动物有关。一些野生动物宿主含有各种病毒,仅蝙蝠身上就宿生有1000多种病毒。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主任章晓联撰文指出,吃野生动物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干扰了物种间经过上百万年进化而达成的自然和谐关系,容易导致动物易感的病毒传播上身,引发人类新发传染病。

“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饮食习惯”

      疫情之下,中国提出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并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现行法律,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不法分子乱捕滥猎、一些人滥食野味,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是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数据显示,中国自然分布的脊椎野生动物达7300余种,已定名昆虫达11万—13万种,而依法受保护的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三有”动物只有约2000种。

   “大量野生动物不在保护管理范围之内,包括绝大多数的蝙蝠、鼠类、鸦类等传播疫病高风险物种,滥食这些野味成为传播、扩散疫病的一大隐患。”杨朝霞说。

      杨朝霞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要树立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立法理念,扩大调整范围,将有科学证据证明、可能携带传染病病毒的野生动物纳入其中,并将禁食制度适用范围扩大至“三有”动物等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对于人工繁育技术成熟且依法进行繁育生产的野生动物,不应全部禁食,建立可以食用的“白名单”,并有效发挥检疫制度的作用。

      不少地方持证养殖场“挂羊头卖狗肉”,大肆非法收购野生动物,“后门非法进,前门合法出”。杨朝霞认为,只有打击“非法”,才能保护“合法”,让驯养繁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有声音认为,应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呼吁,全面禁止交易、运输、制售和食用野生动物。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建议,上海市人大尽快研究出台相关地方法规,全面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消费、食用、非动物园展示行为。

      常纪文认为,目前全面禁食存在一定难度。他建议科学、精准地建立禁食清单。卫生防疫部门应牵头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将有风险的动物品种剔除出允许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名录。

      很多社会力量也积极行动。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总监何苗提出,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可采取俗名加学名方式列举,便于公众了解和传播。

      腾讯进一步提升了网络非法野生物交易信息线索收集机制,并牵头制定了《网络平台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控制规范要求》团体标准。去年,“企鹅爱地球”举报平台接到用户有关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举报信息达6000条。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助力和用户教育,倡导行业和公众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消费方式、饮食习惯和生态民俗。如果每个人都自觉做到不吃野味,并积极影响身边的人,滥吃野味的陋习就一定能革除。”赵锐锋说。

冀ICP备19016399号
蝉知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