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生长中的山东大姜——田美农场生姜系列报道之四

2020-09-20 12:00:00
军创家园
转贴: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2349

    关于生姜的选种购种、晒姜催芽;施肥、整地、打垄、喷灌设备安装等,我们已在前三篇报道中和大家分享了。那么,在生姜八九个月漫长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怎样的管理,才能保证生姜的高产量和高质量、使其安全顺畅地到达百姓的餐桌上呢?

    九月中旬的一天,笔者驱车又来到田美农场。秋雨刚刚下过,天空湛蓝透彻,空气凉爽清新。农场的苹果,泛着红晕;玉米棒子,头顶流海;黄绿相间的花生秧子,舒展着叶子铺向远方…..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丰收画卷。但今天实在没有时间欣赏,直接来到生姜种植基地。我们看到,一望无际的生姜秧苗,叶片肥厚硕大,茎杆粗壮象挺拔,象一枚枚茁壮的翠竹,葱茏茂盛,充满生机。银色的微喷水管,在姜苗之上,纵横交叉,遍布姜地。田间小路是泥泞的,姜地墒情很好。我们就在地头上,和生姜生产的负责人、我的本家——赵振华聊了起来。才知道,农场引进的是山东大姜姜种,是由山东农业大学陈坤教授带着他的团队,经多年研究实验开发出来的优良新品种,名称为丰收乐活大姜。这种姜,具有产量高、辣味浓、耐姜瘟、耐重茬、适应性广等优点,老百姓认可度高。但在管理上要求严格,有专门的管理套餐,它在生姜管理的底肥、拔草、施肥、浇水、小培土、大培土等各管理环节,有着精细的规定,浇水的时间次数方法、施肥的品种数量时间次数方法、培土的时间方法等,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在出姜、洗姜、运输、储存等各环节,也十分讲究。田美农场,是首家将这个品种引进落户河北的。

    说着,本家从衣兜里掏出一张褶皱无形的a4纸,里边详细记载着大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水肥的使用规定。他说,我们严格按此作业。目前看,长势良好,丰收在握。我不由再次为经洪集团董事长姜经洪的远见和魄力点赞,也被赵先生忘我的讲述而感染。

    一阵秋风吹过,带来田野特有的芳香。姜苗在秋风中摇曳,发出音乐般的细语。我看着这位70多岁的老人,端详着他黑里透红、刻满沧桑的面额,突然想:种姜的过程,简直就是在雕刻艺术品,而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一位艺术家,他为百姓的餐桌,为百姓的健康,在田野之中,带着他的团队,创作着特殊的艺术作品!

    赵先生似乎看出我想讨个究竟的欲望,干脆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扒开一株姜苗下的土垅,让我看看正在土里生长的姜块。顺着他有力的大手,我看到,土黄色的姜块,在灿烂的阳光下,发出淡淡的光芒,姜块的周边,还围着一圈红晕,昭示出生长的力量。他说:他也是这次负责生姜生产,才知道生姜的生长特点,很神奇。长成的一块姜,再生出姜芽,这株芽再长成姜块,姜块上再生出姜芽,以此类推,到出姜时,块块相连、相偎相依、盘根错节的一大姜块就长成了,和土豆的一棵芽只长成一个土豆的生长方式,完全不一样。再加上姜苗的分孽因素,只要肥水充足、使用科学,大姜的高产,是不容置疑的了。有报道说,山东莱芜一家农户,有一年亩产高达2.2万斤。

    我们本家手摸一株粗大的姜苗,象抚摸着自已的孩子,眼睛却眺向远方,透射出自豪的光芒,算计或想像着什么。良久,他说,距下霜出姜,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到那时,亩产一万多斤,一点问题没有。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我小时候听到的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谚语,是我最早对姜的认识。后来看杂书,知道孔子和朱熹在饮食中,都主张每次吃饭不撤生姜。孔子活了73岁,在春秋时罕见。朱熹活了70岁,在明朝,也算长寿。徐霞客是个旅行家,孤身上路,长途跋涉。他的行囊中长备一样东西,就是生姜,每天早起都有咀嚼生姜的习惯。我们的祖先,对生姜的重视,由来已久。其实,生姜对人们健康的重要作用,也早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离开田美农场时,我郑重地和我的本家说,出姜了,我要多买些,储存好。在回来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都是碧绿的姜苗,鼻孔里,甚至飘荡着大姜的芳香!(通讯员赵声仁)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18232515555
联系人: 邓会长
电话: 18232515555
QQ: 294126391
微信: 18232515555
旺旺: 抖音:唐山军创
网址: www.junchuang.net
地址: 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华科技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