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掠影杯】艾立起 |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2022-04-09 19:41:00
- 号角诗社 艾立起 原创
- 1495
杨荣昌,1952年6月生人,中共党员,退休工人,大学文化,唐山市作协会员。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六百余篇,部分作品获得一等奖,作品入选多部书籍。在文友和街坊四邻的心目中,杨荣昌既是“舞文弄墨”的“秀才”,又“助人为乐”的“义士”;他乐于助人,长年“为人作嫁衣”,默默无闻,宛如陪衬红花的绿叶,酿蜜甜人的蜜蜂。在朋友的评价里,杨荣昌乐善好施,堪称助人为乐的“暖男”。“赠人玫瑰”者,“手有余香”人。
一
杨荣昌是个见义勇为的热心肠。在他居住的那条街上,无论谁家有事,他都会主动上前帮忙;街坊四邻遇到了难处,也都愿意向他求助。
一天早上八时许,杨荣昌正收拾房间拖地,一排一号的陈姐急匆匆地跑来,焦急地说:“老杨!快帮忙——我们家老太太摔了!”
听到求助声,杨荣昌扔下拖把,拔腿就往陈姐家跑。陈姐夫妇都是年近古稀的人了,孩子不在身边,95岁高龄的老母亲与陈姐夫妇一起生活。老太太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出去晒晒太阳时,不慎娘俩一起摔倒在地!匆忙中,陈姐赶紧跑到杨家求助。
杨荣昌把老太太轻轻扶坐起来,检查了一下,所幸并无大碍。便把轮椅扶正,弯下腰,用力将老太太抱起来,放到轮椅上。并叮嘱陈姐:“以后自己一个人千万不要干这样冒险的事了。有事尽管来找我,举手之劳的事嘛,千万不要见外。咱们住在一条街上,就是缘分。”陈姐连连表示感谢。
有一天晚上九点多钟,杨荣昌正在看电视节目,二排十一号的胖丫姑娘跑来喊他:“大大!快帮忙,我妈要犯病啦!”原来,这几天胖哥出门了,家里只剩下胖嫂和女儿胖丫。刚才,胖嫂忽然在一层南阳台发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蛇,顿时毛骨悚然!胖嫂平生最怕蛇,吓得魂飞魄散,冷汗淋漓,忙叫女儿喊杨荣昌帮忙。来到胖嫂家一层南阳台查看——果然有一条长蛇在那里蠕动着,可能是从一层阳台排水口爬进来的。胖嫂气喘嘘嘘地说:“大哥快帮忙!大哥快帮忙!吓死我了,气儿都喘不过来了。”杨荣昌一脸轻松地劝胖嫂:咱们别墅街地处市郊,毗邻陡河,有条蛇什么的并不奇怪。蛇多了,耗子少,年景好。再说,咱们这地方没有毒蛇,都是无毒的草蛇,用不着害怕。说着,轻轻拎起那条蛇,把它放到河边草地里去了。
走在街上,只要见到有老人摔倒了,杨荣昌总是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搀扶,并询问伤情,决定是否送医院或通知家人;给邻居修车、补胎是家常便饭;修理门窗、换锁……只要能帮忙的,杨荣昌都主动伸出援手。而无论帮多少忙,出多少力,受多大累,杨荣昌不求任何回报,无怨无悔。
二
杨荣昌1981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由于杨荣昌有40年著述和编辑的丰富经验,老年朋友们都愿意把自己写的文稿拿给他看,希望帮忙修改。对此,杨荣昌不仅满腔热忱,有求必应;而且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他修改作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对热情虽然高,但基础知识较缺乏的作者,修改中侧重引导其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创作资源。一位朋友退休前是企业基层干部,退休后,为了让生活更充实,也加入了文学创作大军。看过他的稿子,杨荣昌联想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老年朋友们心情急迫,恨不得“一投便中”、“一举成名”。杨荣昌肯定了他们好学上进的精神,在负责任地修改作品的同时,提醒作者不能操之过急,所谓“急行无好步”;写作,总有个知识沉淀、资料积累的过程,不能幻想着一口就吃成个胖子。在杨荣昌的帮助指导下,这位作者后来进步很大。
一些人虽然懂得一些文学知识,积累了必要的创作素材,但还不善于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他们的作品,不是“八股味”,就是“学生腔”,抑或是词藻堆砌……对这些作者,杨荣昌耐心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体会,强调文学创作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在作品中,把自己揉进去,能增强亲和力;情同此心,道同此理,便于引起与读者的共鸣;与社会生活同频共振,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从而促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唐山知青系列丛书
对那些既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含量,又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的作品,杨荣昌则注重在“精工细作”上下功夫。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推荐给各级媒体。80岁的开滦退休老干部老吕,写了一本书《往事七十年》,共收录50多篇回忆文章。杨荣昌把这本书从头至尾仔细通读两遍,从中挑选了一篇《鬼子进村》,推荐给《唐山老年》杂志,不久就被编辑采用了。
多年来,杨荣昌先后为文友修改作品稿件不计其数。其中数十篇被省市报刊、网络平台采用。
部分荣誉证书
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杨荣昌的血脉。全时空助人、多方面服务,成为杨荣昌的行为自觉。
2008年底,杨荣昌遭遇了人生低谷——爱妻突发脑血管瘤破裂出血,专家手术失败,爱妻在ICU抢救11天,花费12万元,医院最终回天乏术。2008年12月4日,爱妻溘然长逝,时年不满54岁。头一天还在正常上班,第二天就住进医院,再也没回来。这样的打击加在谁身上都是非常沉重的。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杨荣昌一度感到万念俱灰,精神崩溃,加上受了寒邪,人称“三杠子夯不倒”的一条铁汉子,竟轰然倒下,卧床不起。就在杨荣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来自文友的一条短信,给他带来的浴火重生的信念,给予他走出低迷、找回自我的力量。发来短信的是一位文友。杨荣昌帮他修改的稿子,在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并收到200元的奖金。他要前来登门致谢,请恩师杨荣昌痛饮几杯。尽管此时的杨荣昌丝毫没有“痛饮”的兴致,但这个喜讯犹如一股清新的暖风,将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他想,自己才56岁,人生之路还很长,不能这样颓废下去;文友们也在等着他、盼着他。“一定要站起来,重新拿起笔。”就这样,杨荣昌咬牙站了起来……三个月后,终于恢复了健康,重新拿起笔,再次打开了文友发来求援的作品。
参加社会活动留影
一天早上,杨荣昌胃一直在疼,准备到到诊所做一下检查。刚出门,就被对门邻居叫停了:“大哥!我这车子中轴咋蹬不动了?快给我看看!”一边把车子放倒,一边作解释,“昨天骑着车子去上班,正赶上下大雨,淋了一道。晚上下班又赶上雨了。您能修理吗?要不我找个修车铺去修吧”。尽管杨荣昌肚子一直在疼,但他却说:“甭去修车铺了,耽误你上班。我试试吧。”说罢,转身取来机油壶,往中轴上滴了几滴机油,活动一下中轴,能动了,又多滴了几滴,摇了摇脚蹬子—“好了!”目送着邻居的身影远去后,杨荣昌才捂着肚子走进了药店。
不知是命运无情捉弄,还是上苍有意考验,杨荣昌又遇到“坎”了。2011年12月,杨荣昌80岁的老母亲突然瘫痪在床。侍候老人的重担又落在他肩上。杨荣昌是个孝子,他陪伴着瘫痪的老母亲,为老人家翻身、擦身、喂饭、接屎端尿,折腾得筋疲力尽……“一个人不能两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杨荣昌找到自己独特的助人之路。他守在母亲的病榻前,一边观察母亲的动静、侍候老人;一边坚持写作,一如既往地认真审阅、精心修改着每一篇稿子。一头是亲情,一头是友情;床上谱命运交响曲,床下写诗情画意文。对母亲的孝,对朋友的忠,在杨荣昌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有人认为杨荣昌助人为乐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太亏了。杨荣昌认为,这个社会总得有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人。如果全为了钱,董存瑞炸碉堡要多少钱?黃继光堵枪眼要多少钱?那么多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要多少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他一路走来的印证。
作者 简介
艾立起:男,河北省滦南县人,1958年12月生。中国文明网优秀评论员,河北文明网首席评论员,河北省网信办评论员,唐山文明网特邀评论员,唐山市杂文学会副秘书长。1976年以来,先后发表新闻、思想评论、杂谈、时评、散文等稿件3000余篇,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老年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文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