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话感恩
- 2023-11-14 07:57:00
- 号角诗社 艾立起 原创
- 406
日前,查阅资料时,翻开了我那一摞刊稿剪贴本。伴随着一本本资料在手中打开,一篇篇稿件从眼前掠过,几十年的新闻写作生涯和与《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以下简称 “两报”)编辑记者(以下统称“老师”)交往的经历,像影视纪录片中的镜头不断回放……
新闻写作的良师。在我四十多年的新闻写作生涯中,每前进一步,都与 “两报”老师的热情帮助和细心指导密不可分;我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凝结着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1986年4月,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之后,我所在唐山市开平区人武部顺利开局、起步,受到了军分区和开平区委的充分肯定。我写了一篇题为《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新闻稿。但语言苍白、内容空泛。闫贵明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回到机关,我重新起笔,以区人武部移交地方后对军地“机关一样尊重、命令一样服从、来人一样热情、工作一样完成”为导线,写了一篇《移交不改初衷、确保“双令”(军令、政令)畅通》的消息。这篇报道,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头条刊载后,国家《国防》杂志、北京军区《华北民兵》杂志相继选用。2014年,我退休后相继被聘请为唐山文明网特邀评论员、河北文明网首席评论员。受命伊始,便参加了省文明办组织的培训活动。期间,我获悉省里下发了一个《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书。我灵机一动,准备就此写一篇时评。可是我过去只会写一些简单的小评论,对时评写作还没入门。怎么办?为难之际,我向赵新华老师求援。得到赵老师的真传后,一篇时评应运而生——《志愿服务,共产党员要叫响“跟我来”》,分论点是“平时活动能看出来”“组织需要能站出来”“紧要关头能豁出来”。稿子投出的当天,就被河北文明网选用,次日,中国文明网(中宣部所辖)转发并列入当天的重点稿。
搭桥引路的向导。在 2017年6月到2020年5月的3年里,我在《唐山晚报》时评版发稿120篇,最多时,一周连续三个版次都不放空。当时的栏目编辑是苏辛老师。我与苏老师从陌生到熟悉,及时评写作逐渐成熟,都归功于石雪梅老师。石老师不仅亲自引见、而且把我的情况如实向苏老师介绍,苏老师为我量身定制了写作侧重点,让我专门就唐山“本地事、本地人”写时评,从而使我尽早入了门并开辟了新的写作阵地。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编辑也迫切需要与通讯员沟通的便捷途径。曾有一段时间,我给两报专(副)刊投稿总如石沉大海,不是思路不对,就是时机不当。为此,他们通过我熟悉的田玉存、杜建国老师联系到我,对相关栏目的稿件需求进行具体交代,并对我投稿不中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打那以后投稿就减少了盲目性,避免了走弯路。
相知相托的朋友。多年来,我在报社结交了一批全天候的朋友。彼此间能够互敬互信,相依相托。王小胜老师担任日报总编室主任时,每逢重要节日纪念日,就提前向我约稿,在 “大家谈”栏目刊登;朱立欣老师在日报社会新闻部时,遇到急活,就非常信任地找我要稿子。当然,我也给他们添了许多麻烦。
行文至此,言犹未尽;写得再多,也难免挂一漏万。一句话:我要感恩报社的所有老师。